• 顶部广告
当前位置: 主页 > 详细介绍 >
资讯信息

区域发展战略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基础

2021.01.01点击:

区域·同生共长


编者按


“爬坡过坎,协同追梦。”2020年,疏忽已逝。回眸而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持续深入实施,在继续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同时更注重顶层设计,协调发展成为全国一盘棋的制胜要诀。展望“十四五”,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继续向纵深推进,释放出持续强劲的发展动能,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的基础。随之而来的是,更多发展机遇和成果的共享。一幅波澜壮阔的区域协调发展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段树军


2020年,注定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年份,于我国也是如此。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添了更大的变数。


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和全球疫情蔓延,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4月10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指导我国“十四五”规划和未来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和基本战略。


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已逐步从过去依赖出口转向以国内投资和消费为主,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区域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国内需求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在继续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同时,区域发展战略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协调发展成为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党中央、国务院提出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五大战略。随着五大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格局发生革命性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极快速形成,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进一步显现。


可以说,过去一个时期,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亮色,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区域发展战略持续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都市圈(城市群)建设将提供最重要的支撑。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曾表示,都市圈、城市群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结构性潜能。初步估算,都市圈建设每年能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至少0.5到1个百分点的增长动能。


目前,城市群是我国创新要素集聚、人口密度高、产业竞争力强、经济效率最优的地区。“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建设19个城市群,这19个城市群承载了我国78%的人口,贡献了超过80%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城市群的核心地区,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的都市圈建设成为城市群发展的抓手。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目标是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


与此同时,都市圈还是乡村振兴最主要的地域依托。都市圈有利于乡村实现与城市的市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实现与城市的生产链、供应链、价值链互联互通,有效分享和利用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乡村居民可以更好分享城市的就业机会、个人消费服务和公共服务,增强乡村居民在城乡之间选择的自由度,推进逆城镇化。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乡村发展最主要都是落脚到都市圈。


无论是发挥经济增长结构性潜能还是带动乡村振兴,未来,都市圈建设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成为区域经济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引领。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破浪行。伴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开启,都市圈将勇立中国经济潮头。


作者系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见证·2020


成渝共建双城经济圈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次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打造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点评:好戏正连台,越唱越精彩。极不平凡的2020年,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破题起势之年。一年来,成渝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提升、民生服务、开放发展等领域合作已全面开花,交流、互动、签约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层级之宽、范围之广、密度之高、气氛之热,前所未有,期待“第四极”的大好未来。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出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面向第三个十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历史趋势,被视为西部大开发的升级版和增强版,标志着西部大开发进入3.0时代。


点评: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可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机遇挑战交织,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价值更大,也对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具有决定意义。此次以“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为关键词的升级版西部大开发战略,有望促使西部地区驶入快速发展通道,并成为生态与经济和谐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区。


海南自贸港蓝图绘就



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其开放范围之大、幅度之广、标准之高前所未有,规划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自此,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详细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点评: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半年来,海南自贸港建设核心政策相继落地,吸引全球优质生产要素加速向海南集聚,形成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早期收获,同时也彰显了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更深程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凭借以“一天当三天用”的干劲和“干一件成一件”的韧劲,海南正快马加鞭地把“总蓝图”转化为“实景图”。


自贸区数量增至21个



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在北京、湖南、安徽三省市设立自贸区。在上海自贸区的示范作用下,七年来,我国自贸区数量已增至21个,形成了东西南北中皆有,沿海成片、内陆连线的新格局。


点评:持续扩容中,吸引力强劲。作为全国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自贸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大胆试、大胆闯,形成了多领域复合型综合改革开放态势,为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累了有益经验。在继续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自贸区建设须与全球开放趋势相适应,与全球国际经贸规则相对接,在国际经贸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2020年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纪念日。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当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发布,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


点评:昔日一张白纸,今朝精彩演绎。回望特区40年的发展之路,深圳始终以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开放为必然选择,以创新为发展命脉,以逾千个“全国第一”诠释了“深圳速度”和“深圳高度”,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了宝贵的经验。对于深圳而言,40年既是不惑之年,更是新时代接续奋勇前行之年,未来将继续紧握改革开放这支妙笔,书写下一个“春天的故事”。


第三届进博会如期而至



2020年11月4日—1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如期举行,向世界宣告了我国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和不断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101场配套活动,累计进场近61.2万人次,大型贸易投资对接会达成合作意向861项,经贸合作累计意向成交达726.2亿美元……这是中国市场为世界共享的最好诠释。


点评:东方之约,共享未来。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迈入寒秋之时,如期以线下形式举办进博会,展现了中国携手各国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的诚意和决心。三年来,进博会对全球市场的强大“磁吸效应”和对国内市场的“溢出效应”已展露无遗。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进博会将进一步提升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和能级,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引擎和国际贸易的稳定器。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



2020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11月12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在上海举行。短短30年间,当初阡陌纵横的郊野已发展成为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更是“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点评:任何先进的制度和政策,都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浦东新区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勇于不断地突破与自我革新,让外资时刻保持着对这片土地的新鲜感。而今迈步从头越,明天的浦东仍将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在更高起点上书写新时代发展新奇迹。


轨道上的都市圈呼啸而来



2020年12月27日,连接北京和雄安的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这也意味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一跃,跨出了大城市疏解的关键一步。早在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就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加快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整体推进三大区域轨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发展,打好打赢三大区域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攻坚战。


点评:汽笛一响,黄金万两。作为雄安新区的开路先锋,京雄城际铁路将成为支撑北京新两翼展翅高飞的“动脉线”、雄安新区实施千年大计的“起跑线”,助力雄安新区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产业聚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呼啸而来的列车,既是城际铁路的奔跑速度,也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加速度。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彩娜整理点评)


预 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时代使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


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彩娜整理)


本文图片来源/新华社



经济研究导刊 | 往期杂志 | 收录文章 | 投稿须知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主管单位:黑龙江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报刊出版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291X 国内统一刊号: CN23-1533/F
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社版权所有@||本站仅作组稿宣传非社网